点赞
66937

云南:专题展览再现70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历程

2019-09-26 11:06

(来源民族时报)

本报讯(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慧君)9月25日,记者从新闻发布上获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云南实践专题展览”(简称民族团结专题展览)将于10月1日在云南民族博物馆正式向国内外观众免费开放。

发布会上,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李四明表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民族团结专题展览,旨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展示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过的光辉历程,展示各个历史时期党中央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展示云南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据介绍,本次展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主题,以“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云南实践”为主线,分别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云南民族工作的光辉历程、云南民族工作的生动实践、云南民族工作的经验启示、谱写云南民族工作新篇章”五大部分,全面、详实、生动地展现云南民族工作。

本次专题展览将注重突出代表性、重大性民族工作事件,并对展馆进行全面重构升级,展厅内播放视频总时长约300分钟,展示电子及实物文献资料共计约160份,收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关图表、数据约70个,展示约17副地图,展板及多媒体收录展示图片上千张。

专题展览还运用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场景复原、通电玻璃、魔墙互动、无线飞屏交互以及LED屏联动交互等一系列现代化声光电手段,通过交流互动和现场体验,与观众亲密接触。

据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副主任马开能介绍,本次展览充分汲取国内外展览的最新经验,运用多条线,即“世界科技前沿数字智能系统和多媒体互动集成系统+文字图片+文物资料+展外展(云南各族人民心向党——建国初期云南少数民族敬献中央人民政府礼品展)”,互为补充、互为深化,相得益彰。特别在实物陈列部分,充分发挥博物馆办展的优势,陈列了珍贵文物124套(件),其中大部分是首次面向观众展示。这些展品大部分是云南民族博物馆自己的藏品,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北京民族文化宫、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大学博物馆的支持。首露芳容的展品有1950年随中央访问团赴西南调查的原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宋伯胤先生捐赠给云南民族博物馆的中访团珍贵物品,有工作证、宋伯胤笔记,贺龙、邓小平、刘伯承亲笔签名等等;有表现原始公社末期的“傈僳族点种棒、木枕头”;有表现奴隶制社会形态的“小凉山彝族刑具”;有表现封建领主制的傣族土司金印盒、佩刀等。

为进一步增强展览的效果,专题展览筹办委员会还专程向北京民族文化宫商借展品,同期推出“云南各族人民心向党——建国初期云南少数民族敬献中央人民政府礼品展”,该展览是这次民族团结专题展览的有力补充,展出珍贵文物120套(件),这些“礼品”尚属首次回归故里,其中部分文物也是首次公开展出,让人们共同见证云南各族人民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此外,本次专题展览还有民族团结誓词碑展项、花瓣投影造型、干部柱展项三大亮点展示。其中,宁洱民族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展览将1:1复刻制作放在序厅正中央,参观者可通过誓词碑旁的二维码扫描,应用AR增强现实技术,将誓词碑场景与虚拟信息巧妙融合,通过实时跟踪、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定位扫描誓词碑碑文及签名,以虚实结合的形式展示誓词碑署名者信息,再现剽牛盟誓场景,也可在手机端选择360度全景漫游宁洱民族团结园,查看誓词碑原址以及原址誓词碑背后的故事。其次是花瓣投影造型。在展区中心利用空间建筑的结构柱,以山茶花造型花瓣展示云南民族团结之花绽放,以精确投影形式在花瓣之上呈现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民俗节日、民族技艺等图文或视频资料。最后是干部柱展项。寓意“石做柱木做柱,干部人才是顶梁柱”,浮雕柱上所呈现是从上世纪50年代中央民族访问团的干部形象到新世纪各行各业的各民族干部人才,反映了云南始终坚持培养壮大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骨干力量。